欢迎访问北京长通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您身边的法律顾问!
400-613-9191
法律知识
以专业视角,应对各种复杂需求 业务电话:400-613-9191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量刑依据?

来源:北京长通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21 阅览:290
内容简述:《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法律视角下的量刑依据》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近年来社会上备受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在交通事故中,如果驾驶者选择逃逸,不仅会加重受害者的伤害程度,甚至可能导致受害者失去生命,同时也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针对此类行为,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量刑依据又有哪些?一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法律视角下的量刑依据》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近年来社会上备受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在交通事故中,如果驾驶者选择逃逸,不仅会加重受害者的伤害程度,甚至可能导致受害者失去生命,同时也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针对此类行为,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量刑依据又有哪些?

一、法律规定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量刑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量刑依据

(一)主观恶性程度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肇事者主观恶性程度较高。其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重大损害,却仍然选择逃避法律责任,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因此,在量刑时,应当充分考虑肇事者主观恶性程度,从重处罚。

(二)社会危害性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还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对于此类行为,应以社会危害性为重要考量因素,从重处罚。

(三)悔罪态度和赔偿情况

在量刑时,应当充分考虑肇事者是否积极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且是否尽最大努力对受害者家属进行经济赔偿。如果肇事者能够表现出真诚悔罪的态度,并且已经尽力赔偿受害者家属的经济损失,可以在量刑时适当予以减轻。

(四)其他情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如果肇事者属于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情形,则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综上所述,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我国法律有着明确的量刑标准。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当综合考虑各种量刑依据,做到公正公平,既维护法律尊严,也体现人文关怀。同时,也希望广大驾驶员能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生命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网上摘抄,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看完还有疑惑?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在线咨询
给我们留言
专业的律师团队  完善的规章制度  高效的服务流程  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线咨询
400-613-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