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中的阴阳合同:风险与法律责任》
在房地产交易市场中,房屋买卖双方为规避税费或获得贷款优惠,往往会签订两份合同,一份是实际成交价的“阴合同”,另一份则是为了向相关部门报备而虚高房价的“阳合同”。然而,这种做法不仅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还可能给买卖双方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法律风险

(一)合同效力问题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46条的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因此,“阳合同”作为虚假意思表示的产物,其效力将受到质疑。而“阴合同”则因未进行备案登记,也可能面临被认定为无效的风险。一旦出现争议,双方将陷入无合同可依的困境,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二)行政处罚
如果被税务机关发现,阴阳合同行为将被视为偷税漏税,买卖双方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此外,房地产管理部门也有权对伪造交易价格的行为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暂停交易资格等措施。
二、法律责任
(一)违约责任
若“阴合同”中约定了具体的权利义务条款,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守约方有权依据该合同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然而,由于“阴合同”的违法性质,其作为证据的效力将大打折扣,可能导致守约方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刑事风险
若买卖双方恶意串通,通过阴阳合同方式逃避缴纳税款,达到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构成逃税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若涉及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行为,还将涉嫌构成逃税罪的从重处罚情形。
综上所述,阴阳合同看似能够帮助买卖双方暂时规避某些不利因素,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成本。因此,在进行房产交易时,建议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合法合规的方式操作,避免因小失大,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