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不仅破坏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还严重损害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对社会风气和公共信任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中国刑法对受贿罪有着严格的规定。
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体: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等。
2. 主观方面:受贿罪要求行为人具有故意的心理状态,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害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3. 客观方面:受贿罪的行为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收受贿赂,或为他人谋取利益。其中,“索取”是指主动向他人索要财物;“收受”是指被动接受他人给予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既可以是已经实现的利益,也可以是承诺将来实现的利益。
4. 客体:受贿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判刑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至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对于受贿罪的处罚如下:
- 个人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个人受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具有特定情形之一的(如多次受贿未经处理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依照上述规定从重处罚。 - 个人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个人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此外,《刑法修正案(九)》还增加了对单位受贿罪的处罚条款,对于单位受贿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受贿罪的规定处罚。
受贿罪的严厉惩罚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国家工作人员廉洁性的坚定决心。通过严格的法律规定和执行,可以有效震慑潜在的犯罪行为,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