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抚养判决,即在法院已经作出明确的抚养判决后,当事人拒绝履行判决书中的义务,这不仅是对法律权威的挑战,更是对未成年子女或被抚养人合法权益的严重侵犯。根据我国《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拒不执行抚养判决将面临以下几种后果:
一、民事责任
1. 强制执行:法院可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查封、扣押、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以支付抚养费;或者直接从被执行人的工资、存款等收入中扣除抚养费。 2. 赔偿损失:如果因拒不执行判决导致被抚养人生活困难,被执行人可能还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行政责任
对于有能力履行但故意逃避执行判决的行为,相关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三、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对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情节严重”通常指多次拒不执行、逃避执行、转移隐匿财产等行为。
四、社会信用影响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失信惩戒机制。拒不执行法院判决不仅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乘坐飞机高铁等出行方式,还会对个人信用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影响到未来贷款、就业等方面。
结论
综上所述,拒不执行抚养判决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更会对家庭成员尤其是未成年子女造成不可估量的心理伤害和物质损失。因此,面对法院作出的抚养判决,所有相关方都应积极配合执行,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此类案件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保障弱势群体特别是儿童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